LOGO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无锡市莱迪特安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今天是: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锦溪路100号
邮编:214000
商务电话:0510-85189658 ( 张小姐 )
传真:0510-85189658
邮箱:ldtakj@163.com
网址:www.ldtakj.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昆明:防雷有绝招
来源:  |  浏览:17462 次  |  日期:2014-03-03

 无锡莱迪特安防雷

www.ldtakj.com

昆明是全国雷电灾害重灾区,每年都有10余人因雷电灾害死亡,防雷成为了群众必修的一课。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昆明加大了对雷电的防范,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民防雷有了“守护者”。

31日,《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实施一年,它像“护盾”一样为全市市民筑起了一道防雷“防火墙”。“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区域内山峰林立,河流众多, 地形地貌复杂,高山、河流、盆地相间分布,居民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雷电灾害频繁,一年内雷暴日达到了200天以上。”昆明市气象局局长李文祥说,这样的环境加大了昆明防雷工作的难度,虽然是重担,但担当守护者也成为了昆明气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昆明雷暴呈南多北少趋势,人工观测平均雷暴日数为63.5天。2006年以来,通过雷电自动监测系统连续不间断监测,年平均雷暴日数多达200天以上,属强雷暴区,在国内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海南省海口市。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昆明共发生雷电灾害126起,死亡12人,伤7人,损坏电子设备3000多台,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2012年,海口工业园区工地发生雷灾,造成一死一伤;20137月,龙泉路雷灾造成一死一伤……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采取积极防范,雷灾数量不变但损失正在逐渐减少。

作为全国雷电多发区和雷电灾害高风险区,昆明防雷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并获得实效?“这与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执行息息相关。”昆明市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介绍,《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明确,县区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组建雷电监测网,研究、开发和利用先进防雷技术,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及时统一向社会发布。

为保障防雷公共安全,昆明还实行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将防雷装置的设计方案报送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工程竣工后,气象主管机构将对防雷装置进行验收,合格后建筑才能投入使用。昆明市建设工程联审联批程序也规定新建建筑的规划必须要有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合格才能审批,防雷装置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进行竣工验收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昆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条例》规定,已投入使用的建设工程项目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测,易燃易爆场所半年一次,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备案。这为已投入使用建筑的防雷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道道“紧箍咒”为防范雷电灾害,避免损失提供了有效保障,安全由此而来。

相较发达地区,昆明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发展滞后,群众雷电灾害防御意识较弱。尤其是农村地区,对雷电灾害的认识还存在“雷劈坏良心”现象,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羞于启齿。加之昆明气候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落后,各方面条件较差,缺乏雷电防护意识和防护设施,较容易受到雷电的侵袭。“一年来,《条例》的实施加上气象部门的进村入户宣传,大大改善了人们的观念,防雷安全意识空前加强。”李文祥说,雷电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昆明正牢筑“防火墙”,守护群众防雷安全。

无锡市莱迪特安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 817853 位访问者!
Copyright © 2011 无锡市莱迪特安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锦溪路100号 联系电话:0510-85189658
最佳浏览效果 建议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苏ICP备13050800号-1
技术支持:象贷网络